月壤“落户”韶山,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厚意安慰,更是航天精力与巨人故乡赤色基因的交相辉映。
易博文
“韶山岗,月壤岗,宏愿今时才得偿,儿孙有栋梁。六合长,大业长,奇志原由首领藏,中华还领航。”一首网上的诗篇,说不完今日的盛况,道不尽中华儿女的大志。
12月25日上午,“嫦娥五号备份存储月球样品交接仪式”在韶山举办,作为全国仅有的月球样品异地备份基地,韶山将承担起保存名贵月球样品的重要任务。交接仪式上,24名中学生齐诵原创主题诗篇《九霄揽月 如您所愿》,安慰巨人“可上九霄揽月”的夙愿。
1957年10月,苏联发射了人类历史上第一颗人造卫星——斯普特尼克1号卫星,正式打开了人类探究世界的大门。时隔半年多,1958年5月,毛泽东主席发出了“咱们也要搞人造卫星”的召唤。但是,其时的我国,国力并不雄厚、科技并不兴旺。因而,在许多外国人眼里,无论是咱们的朋友仍是西方仇视国家,都没有把我国人民的大志壮志作为一回事。通过十多年艰苦卓绝的尽力,中华民族向着众多世界迈开了坚实一步——1970年4月,我国第一颗人造卫星“东方红一号”发射成功,众多天穹响起来淳厚动听的《东方红》乐曲。
探究月球是世界各国探究世界的“标志性”项目。我国探月工程于2003年3月正式发动;2014年10月我国探月工程初次施行再入回来飞翔实验,我国探月工程三期拉开序幕;以2020年12月17日嫦娥五号回来器带着1731克月球样品回来为标志,我国完成了探月工程“绕、落、回”三步走开展战略的满意收官。“嫦娥上月球挖土回家”,折射出我国立异的熠熠星辉,展示了我国科技领域的立异自强。
仰视星空、逐梦九霄、纵横天穹,这不仅是中华民族流在血液里、刻在骨子里、烙在心头上的浪漫,也是咱们孜孜以求的巨大愿望和实际抱负。从“东方红一号”到“神舟”,从“嫦娥”“玉兔”到“天宫”“天问”……在我国航天60余年的开展进程中,很多奋斗者、攀登者为了祖国的航天事业,淡泊名利,静静贡献,献出了青春年华,献出了聪明才智,献出了热血汗水,有的乃至献出了名贵生命,铸就出“特别能喫苦、特别能战役、特别能攻关、特别能贡献”的航天精力。正是依托这股子“航天精力”,为众多太空留下更多我国身影、我国脚步。
逐梦星斗大海,宏扬航天精力。月壤“落户”韶山,是对毛泽东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厚意安慰,更是航天精力与巨人故乡赤色基因的交相辉映。
[责编:杨兴东]
[来历:湖南日报·新湖南客户端]